> 文章列表 > cpu命名规则

cpu命名规则

cpu命名规则

英特尔(Intel)CPU的命名规则通常包含以下信息:

1. **品牌** :

- 主要品牌包括酷睿(Core)、奔腾(Pentium)、赛扬(Celeron)等。

2. **系列** :

- 在同一品牌下,CPU分为不同的系列,如酷睿 i3、酷睿 i5、酷睿 i7、酷睿 i9 等。

- 系列通常根据性能、核心数量、线程数量、缓存大小等方面区分。

3. **代数** :

- CPU的代数用数字表示,如酷睿 i7-10700K 中的“10”代表第十代酷睿处理器

- 代数越高,通常意味着采用了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和技术,性能有所提升。

4. **型号后缀** :

- 后缀通常表示处理器的特殊功能或适用场景。

- 常见的后缀包括:

- **K** :支持超频

- **F** :没有集成显卡,需要搭配独立显卡使用。

- **T** :低功耗版本,适用于对功耗要求高的场合。

- **S** :节能版本,功耗比普通版本更低。

- **X** :极致性能版本,通常具有更多核心和线程,以及更高缓存容量。

- **H** :标准电压功耗。

- **HX** :更高性能。

- **U** :低电压、低功耗设计。

- **V** :针对AI PC打造的处理器,拥有长续航和AI算力。

- **S** :代表台式机家族。

- **K** :代表可超频、未锁频的台式机处理器。

- **KS** :代表台式机处理器家族的特殊型号。

- **F** :不带核显的桌面处理器。

- **U** :低电压处理器。

- **Y** :超低电压处理器。

- **M** :标准电压CPU。

- **Q** :四核CPU。

- **X** :四核心8线程的旗舰机CPU。

- **HQ** :四核CPU且CPU无法更换和升级。

- **MQ** :移动四核,CPU可更换。

- **XM** :四核心八线程,顶级CPU,可超频。

- **B** :紧凑型产品。

- **H** :高电压。

- **K** :不锁频。

- **KF** :未锁频不带核显的桌面处理器。

- **X** :该代中最强的桌面处理器。

- **XE** :比X更强的桌面处理器。

- **ES** :工程测试版桌面处理器。

- **C** :仅出现在5代CPU中,性能退步但有最强集显CPU性能。

- **无后缀** :普通桌面级处理器。

- **无后缀B** :紧凑型产品。

- **无后缀H** :高电压高性能。

- **无后缀K** :高性能且可超频。

- **无后缀F** :不带核显的桌面处理器。

- **无后缀U** :低电压处理器。

- **无后缀Y** :超低电压处理器。

- **无后缀M** :笔记本双核CPU。

- **无后缀MQ** :笔记本四核CPU。

- **无后缀XM** :性能最强的笔记本CPU,热功耗55w,可超频。

- **无后缀Y** :笔记本超低压CPU。

- **无后缀ES** :工程测试版桌面处理器。

- **无后缀C** :仅出现在5代CPU中,CPU性能有所退步,但有最强集显CPU性能。

这些规则有助于用户快速识别处理器的级别、特性以及适用场景。需要注意的是,随着技术的发展,这些规则可能会有所变化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英特尔CPU各系列对比如何?

如何判断CPU是否可超频?

笔记本四核CPU推荐哪些型号?